2018年11月29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发布《广州市劳动争议审判白皮书(2018年)》(以下简称《白皮书》)暨劳动争议十大典型案例,通过分析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劳动争议案件的基本情况,聚焦广州市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就构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提出了对策及建议,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规范、便民、高效、协同的劳动争议案件解决新机制,开创共建、共治、共享的多元化社会治理新格局。以下选取其中一个案例供大家参考。
广州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诉范某劳动争议案
一在校大学生与用人单位成立劳动关系的认定
【基本案情】
范某2012年9月就读广东某大学。自2016年l月14日始,范某到广州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息公司)工作。双方于2016年4月28日签订了《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约定范某在信息公司从事销售工作,服务期3年,试用期2个月,从2016年5月1日起计,收入为3200元/月,试期满后收入为4000元/月等。2016年6月28日范某毕业后,继续在信息公司就职,服从信息公司的管理,提供劳动(包括出差),领取报酬。双方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2016年7月31日范某离职。
仲裁裁决:一、确认范某与信息公司自2016年6月28日起至2016年7月31日止存在劳动关系;二、信息公司一次性支付范某2016年7月1日至2016年7月31日的工资4000元、经济补偿金2000元、2016年7月28日至2016年7月31日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工资516.13元。裁决后,范某不服,向一审法院起诉。
【裁判结果】
一审法院判决:双方自2016年5月1日起至2016年7月31日止存在劳动关系。信息公司向范某支付2016年7月1日至2016年7月31日的工资4000元、经济补偿金2000元、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工资8000元等。判后,信息公司不服上诉。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说法】
现行法律规定并没有将在校大学生排除在劳动法适用主体之外,因此,劳动者的学生身份并不必然成为其作为劳动主体资格的限制。在校大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或因勤工俭学到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双方不构成劳动关系。但如果在校大学生以就业为目的进入用人单位,双方用工关系符合劳动关系实质特征,应认定为劳动关系,不应以大学生尚未毕业而否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本案中,范某以就业为目的入职信息公司,范某入职时己满18周岁,双方签订的《就业协议书》明确了岗位、服务期、试用期以及报酬等情况,范某接受信息公司的管理,从事信息公司安排的劳动,信息公司按月向范某支付工资并报销差旅费,双方用工关系符合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应认定成立劳动关系。
本文地址:http://www.ft22.com/laodongguanxi/8703.html
上一篇:互联网公司与外卖小哥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下一篇:注意啦!这四种“劳动关系”不受劳动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