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新闻

空挂病床频繁开药,“救命”的工伤保险岂容侵吞浪费

作者:来源:齐鲁壹点时间:2024-8-21人气:84

近日,有知情人士向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热线反映,某化工职业病防治院把工伤保险的报销额度视为“唐僧肉”,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天电脑信息里都有几十人因职业病住院治疗,实际上,却只有几个人住在病房里;这些病人在所谓的“住院”过程中,吸氧、输液、服药一样不少,氧气被放掉,输液和雾化用药直接被丢进垃圾箱。知情人士还反映,一些被认定为工伤的患者,其实身体状况较为平稳,却把工伤保险基金当成“提款机”,有患者在90余天里去了上百家医院门诊开药。

因工伤开药全额报销、医疗费用不设限额等原因,近年来,工伤骗保案件时有发生。比如2022年一地公布两起冒领工伤保险基金欺诈骗保案例,骗保者被移送公安机关。今年5月,某市首个工伤骗保刑事案被宣判。另据报道,记者近日从某地检察院获悉,检察机关依托大数据模型深挖彻查犯罪,发现药贩频繁联系工伤人员等异常现象,目前已立案查获涉嫌骗取工伤保险基金工伤人员20余名,涉案金额数百万元。

此外,医疗机构参与工伤保险骗保或弄虚作假等现象也时有耳闻,无论是超范围收治还是过度诊疗,都涉嫌侵吞和浪费工伤保险基金。相关知情人的反映和记者的调查均说明,相关机构骗取工伤保险基金的手段之多、危害之大,不仅存在虚假住院等现象,而且存在假戏真做,将输液和药品扔弃,将氧气放掉等浪费行为,而真实的医嘱、病历、药品耗材出入记录单等,又给监管增加了难度。

工伤保险基金更容易成为“唐僧肉”,与工伤保险的特殊性有关。于个人而言,工伤保险保障的是职业病和因公意外伤害等患者,他们是受害者,一些尘肺病患者的真实状况也确实让人同情。但另一方面,部分骗保者利用自己的受害者身份,通过倒药等方式骗保,就更容易得手;工伤保险还有福利,有的住院有补贴,也导致部分患者更愿意通过虚假住院等方式骗保。

于机构而言,由于工伤医疗机构实行定点制,定点医疗机构都比较正规,有些还属于某种职业病防治的专门机构,具有难以取代的专业优势。受这些因素影响,监管部门对于工伤定点医疗机构愿意给予更多信任,但也留下了监管漏洞。如报道中提到的,患者花费在5万以内,住56天,基本上花到将近5万出院,如果超过5万,上面的监管力度会加大。如果这类说法属实,大额靠监管,小额靠自觉,无疑给了相关医疗机构钻空子的机会。

自今年4月1日起,全国各省份开始试点开展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意味着工伤患者跨省异地就医将变得十分普遍,便民程度再次提升的同时,基金跨省监管的难度也更大,监管力度理当相应提升。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强化工伤保险基金的监管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截至2023年末,全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首次突破3亿人。工伤保险无疑让职工多了一份安全保障,所惠及的绝非一个小众群体,而是关系到每位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因而,细化监管方式,提升惩戒力度,让类似典型案例的责任方付出沉重代价,方能以儆效尤,遏制工伤保险基金骗保案件多发势头,让职工的每一分“救命钱”都能得到严管和善用。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罗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