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
手
|
|||||||
|
拇指
|
食指
|
中指
|
无名指
|
小指
|
||
远节指骨
|
330
(330)
|
100
(120)
|
75
(90)
|
60
(70)
|
50
(60)
|
||
中节指骨
|
-
|
200
(240)
|
150
(180)
|
120
(140)
|
100
(120)
|
||
近节指骨
|
600
(660)
|
400
(440)
|
300
(330)
|
240
(280)
|
200
(240)
|
||
掌骨
|
900
(990)
|
600
(660)
|
500
(550)
|
450
(500)
|
400
(480)
|
||
腕部截肢
|
3000(3600)
|
||||||
脚
|
|||||||
|
拇趾
|
二趾
|
三趾
|
四趾
|
小趾
|
||
远节趾骨
|
150
|
35
|
35
|
35
|
35
|
||
中节趾骨
|
-
|
75
|
75
|
75
|
75
|
||
近节趾骨
|
300
|
150
|
150
|
150
|
150
|
||
跖骨、跗骨
|
600
|
350
|
350
|
350
|
350
|
||
踝部
|
2400
|
||||||
上肢
|
|||||||
肘关节以上任一部位(包括肩关节)
|
4500
(4700)
|
||||||
腕以上任一部位,且在肘关节或低于肘关节
|
3600(3800)
|
||||||
下肢
|
|||||||
膝关节以上任一部位(包括髋关节)
|
4500
|
||||||
踝部以上,且在或低于膝关节
|
3000
|
||||||
|
|
|
|
|
|
|
|
肌力分级
|
0级
|
1级
|
2级
|
3级
|
4级
|
5级
|
取表1对应数值的
|
100%
|
100%
|
90%
|
66%
|
25%
|
0
|
骨折部位
|
损失工作日
|
4.2.2.1 锁骨
4.2.2.2 锁骨(手术治疗)
4.2.2.3 肋骨
4.2.2.4 肋骨(手术治疗)
4.2.2.5 肩胛骨骨折
4.2.2.6 肩胛关节盂
4.2.2.7 肩胛颈
4.2.2.8 肩峰骨折伴骨折移位
4.2.2.9 肱骨髁骨折
4.2.2.10 肱骨头外科颈
4.2.2.11 肱骨颈
4.2.2.12 肱骨干骨折
4.2.2.13 肱骨髁上中下
4.2.2.14 肱骨小头骨折
4.2.2.15 尺骨鹰嘴骨折
4.2.2.16 尺骨干骨折
4.2.2.17 桡骨头骨折
4.2.2.18 桡骨下端骨折
4.2.2.19 桡骨干骨折
4.2.2.20 舟状骨
4.2.2.21 月骨
4.2.2.22 其他腕骨
4.2.2.23 耻骨单支
4.2.2.24 髂骨翼
4.2.2.25 骶骨骨折
4.2.2.26 尾骨
4.2.2.27 骨盆前半环移位骨折
4.2.2.28 骨盆后半环移位
4.2.2.29 股骨颈关节囊内骨折
4.2.2.30 股骨颈关节囊外骨折
4.2.2.31 股骨头
4.2.2.32 臀肌粗隆
4.2.2.33 股骨干
4.2.2.34 骰骨髁骨折
4。2.2.35 髌骨
4.2.2.36 胫骨干
4.2.2.37 腓骨干
4.2.2.38 胫骨粗隆骨折
4.2.2.39 胫骨髁骨折
4.2.2.40 踝部内踝骨折
4.2.2.41 踝部外踝骨折
4.2.2.42 距骨
4.2.2.43 跟骨
4.2.2.44 跟骨骨折波及距跟关节
4.2.2.45 舟骨
4.2.2.46 胸骨
4.2.2.47 胸椎横突
4.2.2.48 单纯腰椎关节突
4.2.2.49 腰椎压缩骨折
4.2.2.50 腰椎横突
4.2.2.51 腰椎刺突
4.2.2.52 腰椎稳定性骨折
4.2.2.53 腰椎非稳定性骨折
4.2.2.54 环椎
4.2.2.55 颈7滩或胸椎棘突
4.2.2.56 颈椎
4.2.2.57 鼻骨
4.2.2.58 上颌骨
4.2.2.59 下颌骨
4.2.2.60 颧骨
|
120
170
110
160
110
110
110
150
260
270
270
300
260
350
110
130
110
140
130
220
190
170
160
200
50
50
250
350
350
300
310
200
300
200
190
160
160
115
145
175
115
155
155
255
205
300
75
180
180
170
170
185
480
380
170
300
30
160
160
110
|
手
|
|||||
|
拇指
|
食指
|
中指
|
无名指
|
小指
|
远节指骨
|
60
|
50
|
40
|
35
|
30
|
中节指骨
|
-
|
55
|
40
|
35
|
30
|
近节指骨
|
60
|
60
|
60
|
50
|
40
|
掌骨
|
70
|
60
|
60
|
60
|
60
|
足
|
|||||
|
拇趾
|
二趾
|
三趾
|
四趾
|
小趾
|
远节趾骨
|
50
|
20
|
20
|
20
|
20
|
中节趾骨
|
-
|
40
|
40
|
40
|
40
|
近节趾骨
|
60
|
55
|
55
|
55
|
55
|
跖骨、跗骨
|
65
|
60
|
60
|
60
|
60
|
4.2.4 肢体功能障碍
功 能 损 伤 与 部 位
|
损失工作日
|
4.2.4.1 肩关节强直、畸形
4.2.4.2 肩关节活动度丧失50%
4.2.4.3 肘关节强直
4.2.4.4 肘关节活动限制在功能位活动度小于10°或丧失50%
4.2.4.5 前臂骨折畸形,愈后强直在旋前位或者旋后位
4.2.4.6 腕关节强直、挛缩畸形
4.2.4.7 腕关节运动活动度丧失50%
4.2.4.8 一手功能不能对指和握物
4.2.4.9 髋关节强直、挛缩畸形
4.2.4.10 髋关节运动活动度丧失50%
4.2.4.11 膝关节强直、挛缩畸形
4.2.4.12 膝关节运动活动度丧失达50%
4.2.4.13 开放性踝关节骨折致成踝关节强直、挛缩畸形
4.2.4.14 股骨或胫腓骨折并发假关节
4.2.4.15 股骨或胫腓骨折畸形愈合,骨折成角畸形大于15°,下肢缩短4cm以上
4.2.4.16 股骨或胫腓骨折畸形愈合,骨折成角畸形大于15°,下肢缩短5cm以上
4.2.4.17 股骨或胫腓骨折畸形愈合,骨折成角达到30°或严重旋转畸形
4.2.4.18 下肢骨折畸形愈合肢体短缩3em以上
4.2.4.19 四肢长管骨骨折并发慢性骨髓炎
4.2.4.20 长管状骨折形成假关节需手术者
4.2.4.21 肩、肘、指、趾关节脱位经手法复位无明显并发症及后遗症者
4.2.4.22 指甲脱落在两个及以上
4.2.4.23 四肢软组织创口愈合,血肿吸收,功能良好
4.2.4.24 四肢软组织损伤,愈合能形成疤痕,有轻度活动受限
4.2.4.25 四肢关节附属结构损伤,关节肿胀消退、积液吸收,关节活动不受限,无外伤性关节炎
4.2.4.26 四肢关节附属结构损伤,关节肿胀消退、积液吸收,关节活动轻度受限
4.2.4.27 四肢关节有脱位,愈合基本复位,关节有痛感,关节活动轻度受限
4.2.4.28 一手肌腱损伤愈合,伸屈功能良好
4.2.4.29 一手肌腱损伤愈合,伸屈功能轻度障碍但能完成功能活动
4.2.4.30 一手皮肤套状撕脱伤
4.2.4.31 一脚皮肤套状撕脱伤
|
1000
600
700
400
600
1500
1000
600
2000
1000
1000
600
1500
3000
2400
3000
3000
1000
1500
1500
30
50
25
70
100
180
200
60
300
1000
1200
|
功 能 损 伤 与 部 位
|
损失工作日
|
5.1 五级盲
5.2 四级盲
5.3 三级盲
5.4 一眼盲,另眼视力正常
5.5 视野损伤
5.5.1 双眼视野≤80%(或半径≤50°)
5.5.2 双眼视野≤64%(或半径≤40°)
5.5.3 双眼视野≤48%(或半径≤30°)
5.5.4 双眼视野≤40%(或半径≤25°)
5.5.5 双眼视野≤32%(或半径《20°》
5.5.6 双眼视野≤24%(或半径≤15°)
5.5.7 双眼视野≤8%(或半径(5°)
5.6 眼睑损伤
5.6.1 眼睑血肿
5.6.2 眼睑裂伤
5.6.3 眼睑裂伤伴后遗症
5.6.4 眼睑损伤创口愈合,眼睑闭合不全或外翻
5.6.5 眼睑损伤合并提上睑肌损伤,上睑下垂盖及瞳孔三分之一者
5.7 泪器损伤后溢泪,手术无法改进者
5.8 眼外肌损伤致麻痹性斜视
5.9 眼眶损伤
5.9.1 未累及眼球
5.9.2 累及眼球并后遗症
5.9.3 眶内异物未取出者
5.10 结膜损伤
5.10.1 出血或充血,能自行吸收者
5.10.2 后遗睑球粘连伴眼运动障碍
5.11 角膜损伤
5.11.1 无后遗症
5.12 角巩膜损伤
5.12.1 浅层损伤无后遗症
5.12.2 深层损伤伴并发症
5.12.3 深层损伤伴严重后遗症(包括眼内遗伤)
5.13 虹膜睫状体损伤
5.13.1 外伤性虹膜炎
5.13.2 瞳孔永久性散大;虹膜根部离断
5.13.3 前房出血
5.13.4 前房出血致角膜血染
5.14 晶状体损伤
5.14.1 外伤性白内障(Ⅰ~Ⅱ期)
5.14.2 外伤性白内障(Ⅲ期)
5.14.3 无晶状体眼视力可矫正
5.14.4 晶体脱位
5.15 玻璃体积血
5.16 眼底损伤
5.17 外伤性青光眼
5.18 球内异物未取出者
5.19 一侧眼球摘除者
|
6000A
6000B
6000C
1800
1200
1760
2400
3200
4400
6000C
6000B
10~14
5~10
50~300
800
1200
800
600
50
600
50
5
1200
10~30
10~30
50~100
500
50~100
600
20~30
600
300~600
800
700
300
150~600
100~600
1200
700
2400
|
左眼
右眼
|
1.0~0.9
|
0.8
|
0.7
|
0.6
|
0.5
|
0.4
|
0.3
|
0.2
|
0.15
|
0.1
|
0.06
|
0.05
|
0.02
|
1.0~0.1
0.8
0.7
0.6
0.5
0.4
0.3
0.2
0.15
0.1
0.06
0.05
0.02
|
0
0
120
180
240
290
540
720
960
1200
1380
1500
1620
|
0
0
180
240
290
420
600
840
1080
1320
1440
1560
1680
|
120
180
240
290
360
480
720
960
1200
1440
1560
1680
1800
|
180
240
290
360
420
600
840
1140
1320
1560
1740
1920
2100
|
240
290
360
420
480
720
1020
1320
1500
1680
1920
2160
2400
|
290
420
480
60
720
960
1200
1500
1680
1860
2100
2400
2700
|
540
600
720
840
1020
1200
1500
1980
2280
2520
2820
3120
3600
|
720
840
960
1140
1320
150
1980
2820
3300
3600
4020
4500
4800
|
960
1080
1200
1320
1500
1680
2280
3300
3780
4200
4680
4980
5280
|
1200
1320
1440
1560
1680
1860
2520
3600
4200
4800
5100
5400
5700
|
1380
1440
1560
1740
1920
2100
2820
4020
4680
5100
5520
5700
5880
|
1500
1560
1680
1920
2160
2400
3120
4500
4980
5400
5700
5880
6000
|
1620
1680
1800
2100
2400
2700
3600
4800
5280
5700
5880
6000
6000
|
功 能 损 伤 与 部 位
|
损失工作日
|
6.1 外鼻挫伤创口愈合,肿胀消退,鼻腔能通畅
6.2 鼻骨骨折、鼻部轻度变形
6.3 鼻脱落者
6.4 鼻局部缺损致使嗅觉功能显著障碍者
6.5 鼻骨粉碎性骨折或鼻骨线形骨折,伴有明显移位者,需手术整复者
6.6 单纯性无移位性鼻骨骨折
6.7 单侧鼻腔或鼻孔闭锁
6.8 鼻中隔穿孔
|
30
100
2000
1000
300
60
400
90
|
功 能 损 伤 与 部 位
|
损失工作日
|
7.1 耳轮开放性损伤轻度血肿,或无缺损的撕裂伤,愈后无明显外形改变
7.2 耳轮开放性损伤明显变形
7.3 鼓膜充血未穿孔,无明显听力减退
7.4 外伤性鼓膜穿孔(鼓膜能形成疤痕与听力损失叠加计算)
7.4.1 单侧
7.4.2 双侧
7.5 耳廓缺损
7.5.1 一耳、两耳缺损三分之二
7.5.2 1/5<一耳、两耳缺损<1/3
7.5.3 1/10<一耳、两耳缺损≤1/5
7.5.4 一耳、两耳缺损≤1/10
7.5.5 一耳再造
7.5.6 两耳再造
7.6 外耳道损伤,愈后外耳道基本畅通
7.7 外耳道损伤,愈后外耳道部分狭窄,但不影响听力
|
20
150
20
50
100
600
300
200
100
300
600
30
90
|
≥91
|
≥81
|
≥71
|
≥56
|
≥41
|
≥31
|
≥25
|
正常
|
左耳dB
右耳dB
|
1200
1400
2000
2200
2600
3000
3400
4400
|
1000
1100
1200
2000
2400
2800
3200
3400
|
800
900
1100
1200
2000
2400
2800
3000
|
280
400
900
1100
1200
2000
2400
2600
|
220
280
290
900
1100
1200
2000
2200
|
200
220
280
290
900
1000
1200
2000
|
80
200
220
280
400
900
1100
1400
|
0
80
200
220
280
800
1000
1200
|
正常
≥26
≥31
≥41
≥56
≥71
≥81
≥91
|
功 能 损 伤 与 部 位
|
损失工作日
|
8.1 上唇或下唇损伤影响发音
8.2 上唇或下唇损伤影响发音、美观及进食功能,整形手术不能达到功能恢复者
8.3 颌下腺、舌下腺损伤伴有功能障碍
8.4 腮腺损伤伴有面神经麻痹及涎瘘
8.5 舌体损伤愈后,无功能障碍者
8.6 舌缺损,经整复手术只能部分恢复语言功能
8.7 舌下神经一侧损伤或神经一侧损伤引起舌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
8.8 口腔颌面部损伤,影响语言功能部分丧失或全部丧失
8.9 口腔颌面部损伤,引起吞咽功能(舌腭缺损)丧失不影响面容者
8.10 颌面软组织非贯穿性挫裂伤1~2处,创口长度不超过2cm
8.11 面部软组织单个创口长度3.5cm,或者创口累计长度达5cm,或小于长度的颌面部穿透创
8.12 面部损伤能遗有明显疤痕
8.12.1 单条长3em或者长度达4cm
8.12.2 单块面积2cm2或者累计面积3cm2
8.12.3 影响面容的色素沉着面积达6cm2
8.13 面部损伤能遗有明显疤痕
8.13.1 单块面积相当4cm2,条状疤痕单条长5cm
8.13.2 两块面积相当7cm2,条状疤痕两条累计长度8cm
8.13.3 三块以上面积相当9cm2;条状疤痕三条以上累计长度10cm
8.14 面部损伤留有散在的细小疤痕,范围达面部30%
8.15 三叉神经损伤,面感觉障碍
8.16 面部经损伤
8.16.1 不完全性面瘫
8.16.2 完全性面瘫,需行吻合手术者
8.17 颈部损伤引起一侧颈动脉、椎动脉血栓形成,颈动、静脉瘘或者假性动脉瘤
|
300
900
150
900
15
1500
900
2000~3000
3000
25
260
260
400
700
800
900
1200
1000
200
300
600
800
|
8.18 牙齿脱落损失工作日数值换算表
脱落、折断或手术矫正牙齿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损失工作日数
|
20
|
80
|
180
|
300
|
350
|
400
|
450
|
脱落、折断或手术矫正牙齿数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损失工作日数
|
500
|
550
|
600
|
650
|
700
|
750
|
800
|
功 能 损 伤 与 部 位
|
损失工作日
|
8.19.1 上或下颌骨骨折愈合后,咬合功能良好,轻度影响咀嚼功能
8.19.2 上或下颌骨骨折愈合后,有错合畸形,开口受限
8.19.2.1 Ⅰ度
8.19.2.2 Ⅱ度
8.19.2.3 Ⅲ度
8.19.3 上下颌骨合并骨折,治愈后有中枢及周围神经症状,影响功能
|
200
200
1200
2400
2000
|
功 能 损 伤 与 部 位
|
损失工作日
|
9.1 头皮损伤
9.1.1 头皮血肿,不经手术能治愈者
9.1.2 头皮血肿,经穿刺抽血和加压包扎后,短期内能吸收自愈者
9.1.3 头皮血肿,需手术者
9.2 头皮裂伤
9.2.1 头皮锐器创、挫裂创1~2处,其累计总长度在8cm以下未损及骨膜
9.2.2 锐器创、创口累计长度达8cm
9.2.3 钝器创、创口累计长度达6cm
9.3 头皮撕脱伤
9.3.1 撕脱面积<20cm2
9.3.2 撕脱面积=20cm2
9.3.3 撕脱面积>20cm2
9.3.4 撕脱面积达头皮面积25%,有失血性休克者
9.3.5 撕脱面积达头皮面积50%
9.3.6 全头皮撕脱
9.4 头皮缺损
9.4.1 头皮缺损10cm2
9.4.2 头皮缺损达全头皮25%
9.4.3 头皮缺损全头皮25%以上
9.4.4 头皮大部分缺损
9.5 颅骨骨折
9.5.1 颅盖骨单纯线状骨折,创口愈合血肿吸收,不伴有颅神经损伤症状
9.5.2 颅盖骨多发性骨折
9.5.3 颅盖骨凹陷性骨折
9.5.4 颅盖骨凹陷性骨折需手术整复,非功能区超过0.5cm×20cm
9.5.5 颅盖骨凹陷性骨折需手术整复,功能区超过0.5cm×20cm
9.5.6 眶部骨折
9.5.6.1 单纯闭合骨折
9.5.6.2 单纯开放骨折
9.5.6,3 遗有眶部轻度变形
9.5.6.4 与健侧相比,遗有容貌明显改变
9.5.7 颌面软组织及颌骨外伤缺损遗有神经症状影响功能者
9.5.8 吞咽、迷走神经损伤、呛咳、误咽、声音嘶哑
9.5.9 咀嚼、咽下功能能遗有显著障碍者
9.5.10 吞咽、迷走神经损伤,遗有吞咽神经痛
9.6 颅底骨折不伴有颅神经损伤,仅有脑脊液漏者
9.7 头部损伤,当时无意识障碍,有主诉症状,但临床神经系统检查无客观体征
9.8 轻型颅脑损伤
9.8.1 头部损伤,有原发性意识障碍,伴有逆行性健忘,无颅骨骨折,无神经定位体征,仅有头痛、头迷等症状
9.8.2 头部损伤颅骨骨折,遗有头痛、头迷等症状,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头颅CT无脑实质损害,脑电图有轻度异常
9.9 中型颅脑损伤
9.9.1 仅有脑挫伤,头颅CT证实有挫伤,神经系统有或无阳性体征,脑电图有中度以上异常改变者
9.9.2 脑挫裂伤,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腰椎穿刺有血性脑脊液
9.9.3 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骨骨折
9.9.4 脑挫裂伤和凹陷性骨折需手术者
9、10 重型颅脑损伤
9.10.1 颅内血肿
9.10.1.1 硬脑膜外血肿需手术清除者
9.10.1.2 硬脑膜下血肿需手术清除者
9.10.1.3 脑内单发血肿需手术清除者
9.10.1.4 颅内多发性血肿需手术清除者
9.10.1.5 广泛脑挫裂伤合并小血肿不需手术者
9.10.2 脑干损伤
9.10.2.1 轻度
9.10.2.2 中度
9.10.2.3 重度
9.10.2.4 极重型
9.11 颅脑损伤合并症
9.11.1 头皮感染合并颅骨骨髓炎
9.11.2 化脓性脑膜炎
9.11.3 外伤性脑脓肿
9.11.4 颅骨缺损,需行颅骨成形术者
9,11.5 颅底骨折伴有脑脊液漏(鼻、耳漏)
9.11.5.1 不需手术者,有不全面听神经损伤
9.11.5.2 颅神经损伤,需要手术修复者
9.11.5.3 不能修复者
9.11.6 颅底骨折合并嗅神经损伤,单侧
9.11.7 颅底骨折合并嗅神经损伤,双侧
9.11.8 颅底骨折合并视神经损伤,单侧
9.11.9 颅底骨折合并视神经损伤,双侧
9.11.10 前庭神经损伤、脑晕、平衡障碍或有呕吐者
9.12 颅内异物,有功能障碍者
9.13 脑外伤遗有失语
9.13.1 不完全失语
9.13.2 完全运动性失语
9.13.3 完全感觉性或混合性失语
9.13.4 不完全性失用、失写、失读、失认等
9.13.5 完全性失用、失写、失读、失认等
9.14 脑外伤性癫痫
9.14.1 用抗癫痫药物能控制者
9.14.2 每月大发作一次,小发作平均每周一次
9.14.3 每月大发作二次,小发作二次以上
9.15 颅脑损伤致其他症与并发症
9.15.1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9.15.2 垂体功能低下综合症
9.15.3 尿崩症
9.16 外伤性智力损伤
9.16.1 轻微适应缺陷
9.16.2 轻度适应缺陷
9.16.3 中度适应缺陷
9.16.4 重度适应缺陷
9.16.5 极重度适应缺陷
9.17 精神病症状
9.17.1 人格改变
9.17.2 精神病症状影响职业劳动
9.17.3 精神病症状致使缺乏社交能力
9.17.4 精神病症状表现为危险或冲动行为
9.17.5 精神病症状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
20
25
60
30
60
60
200
300
400
600
1000
2000
300
900
2400
3000
150
400
400
1000
1500
90
150
250
700
680
2300
3000
3500
400
60
200
400
600
1000
1200
1500
1200
1500
2000
3000
2000
700
3000
5000
6000
1000
1500
2000
800
1000
2000
2500
300
800
2000
3000
700
2000
2300
4000
6000
1000
2300
1200
2400
6000
2000
3500
3000
850
2300
4000
6000C
6000A
1200
2400
4400
6000C
6000B
|
10 颈部损伤
功 能 损 伤 与 部 位
|
损失工作日
|
10.1 甲状腺损伤
10.1.1 伴有喉返神经损伤致使功能严重障碍
10.1.2 甲状腺功能轻度损伤
10.1.3 甲状腺功能中度损伤
10.1.4 甲状腺功能重度损伤
10.2 甲状旁腺损伤
10.2.1 甲状旁腺功能轻度损伤
10.2.2 甲状旁腺功能中度损伤
10.2.3 甲状旁腺功能重度损伤
10.3 胸导管损伤致乳糜胸,保守治疗可痊愈者
10.4 胸导管损伤致乳糜胸,需手术治疗
10.5 喉损伤,遗有喉狭窄声带轻度麻痹,能基本发音和呼吸
10.6 喉损伤,引起喉狭窄影响发音及呼吸者
10.7 颈部创口1~2处,单创口长度不超过5cm,无运动功能障碍
|
1000
1200
2400
4400
300
1700
5000
150
500
800
1600
25
|
功 能 损 伤 与 部 位
|
损失工作日
|
11.1 胸部严重挤压伤不影响呼吸功能致成胸壁组织缺损或胸壁组织疤痕挛缩
11.1.1 损伤面积占体表面积1%
11.1.2 损伤面积占体表面积2%
11.1.3 损伤面积占体表面积3%
11.1.4 多发性肋骨骨折出现胸壁浮动,反常呼吸、呼吸困难
11.2 胸部外伤致成胸壁组织缺损,或胸壁组织疤痕挛缩其面积占体表面积3%以上者,且影响呼吸功能和胸部活动的:
11.2.1 轻微
11.2.2 中度
11.2.3 重度
11.3 胸部严重挤压伤
11.3.1 致使循环、呼吸运动障碍,愈后症状消失,心、肺功能恢复正常
11.3.1 致使循环障碍,合并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愈后心、肺功能不良
11.3.3 致使颅内出血,肺合并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肾合并挤压综合症
11.4 女性乳房损伤,导致一侧乳房部分缺失或乳腺导管损伤
11.5 女性一侧乳房缺失,双侧乳房丧失哺乳功能(未婚、育龄女性)
11.6 闭合性气胸
11.6.1 小量气胸,有轻度呼吸加快,愈后无不良改变
11.6.2 积气多、呼吸困难,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愈后无症状
11.7 开放性气胸,严重缺氧、紫绀,常伴有休克,并遗有二级呼吸困难
11.8 张力性气胸,愈后症状消失
11.9 张力性气胸,愈后遗有呼吸困难二级
11.10 外伤性血胸
11.10.1 小量血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11.10.2 中等量以上血胸有明显症状和体征,可伴有休克,愈后有轻度胸膜粘连
11.10.3 进行性血胸,迟发性血胸,凝固性血胸,呼吸困难,需剖胸手术治疗
11.10.4 胸壁异物滞留
11.10.5 血气胸行单纯闭式引流术后,胸膜粘连增厚
11.11 胸部外伤致成脓胸
11.11.1 单纯胸腔闭式引流可治愈,愈后不影响呼吸功能
11.11.2 局限性脓胸行部分胸改术
11.11.3 需胸廓改形术治疗,术后明显影响呼吸功能,呼吸困难在二级以上者
11.11.4 胸改术后,呼吸困难在三级以上者
11.11.5 一侧胸改术后,切除六根肋骨以上
11.11.6 胸部外伤致成支气管胸膜瘘、脓胸
11.11.7 胸部外伤致成脓胸治疗后遗有呼吸困难四级
11.12 胸部外伤致成呼吸窘迫综合症
11.12.1 纵隔气肿
11.12.2 纵隔脓肿
11.12.3 纵隔炎
11.13 食管损伤
11.13.1 愈后能进普通饮食者
11.13.2 食道狭窄,能进半流食者
11.13.3 食道狭窄,只能进全流食者
11.13.4 食管切除术后进食正常者
11.13.5 食管重建术后并返流食管炎
11.13.6 食管重建术后吻合口狭窄,仅能进半流食者
11.13.7 食管重建术后吻合口狭窄,仅能进流食者
11.13.8 食管闭锁或切除后摄食依赖胃造瘘者
11.14 气管、支气管破裂,保守治疗可治愈,愈后功能良好
11.15 气管、支气管破裂,需重建呼吸道,术后呼吸通畅,呼吸功能良好
11.16 肺爆震伤
11.16.1 轻者:胸痛、胸闷、咳嗽、咳泡沫样血痰,愈后症状消失,肺功能正常
11.16.2 重者:烦燥不安、呼吸困难、紫绀,甚至休克
11.17 肺破裂,肺损伤形成较大的肺内血肿,或间质出血,合并血气胸严重影响呼吸功能
11.18 长管状骨折,致成肺脂肪栓塞综合症
11.19 肺损伤
11.19.1 肺修补术
11.19.2 肺内异物滞留或异物摘除术后
11.19.3 支气管成形术
11.20 肺切除
11.20.1 肺段切除
11.20.2 肺段切除,肺功能轻度损害
11.20.3 肺叶切除,并肺段或楔形切除
11.20.4 双肺叶切除
11.20.5 肺叶切除后,并部分胸改术
11.20.6 一侧全肺切除术后肺功能中度损.伤
11.20.7 一侧全肺切除,并胸廓改形术
11.21 心脏、血管损伤
11.21.1 心脏挫伤,有心律失常:如心房纤颤、室性心动过速
11.21.2 心包破裂、心包异物,需手术者
11.21.3 心脏或大血管损伤并有心包填塞、损伤性动脉瘤
11.21.4 心脏修补术
11.21.5 大血管修补术
11.21.6 心脏异物滞留或异物摘除术后
11.21.7 血管代用品重建血管
11.21.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1.21.9 瓣膜置换术后
11.21.10 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不全二级
11.21.11 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不全三级
11.21.12 心脏损伤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11.22 创伤性膈肌破裂致成膈疝
11.23 膈肌修补术
|
60
120
300
800
600
1200
1700
250
2500
4000
200
1200
50
90
300
150
300
150
600
1200
200~600
500
200
1800
2300
400
6000C
2000
6000
1000
2500
2000
200
1000
3500
1000
2300
2400
4500
6000B
300
1000
400
1000
2000
4000
800
900
800
1200
1700
2400
4000
3800
4400
6000C
4500
800
3000~5000
1190
800
1100
1200
3100
4000
5000
6000B
6000C
1000
600
|
12 腹部损伤
功 能 损 伤 与 部 位
|
损失工作日
|
12.1 腹壁损伤
12.1.1 单纯腹壁损伤,创口愈合,血肿吸收
12.1.2 损伤疤痕收缩,活动有疼痛感
12.1.3 腹壁缺损10cm2左右
12.1.4 腹壁缺损大于腹壁的四分之一
12.2 腹膜后间隙损伤
12.2.1 愈后血肿吸收,轻度腹胀
12.2.2 神经丛损伤致持久严重腹胀
12.3 腹部损伤致使腹腔积血,需剖腹手术探察
12.4 实质器官损伤(肝、脾、肾)保守疗法可治愈
12.5 实质器管损伤,切口愈合有轻度腹胀
12.6 肾损伤
12.6.1 一侧肾全切除,另一侧肾正常
12.6.2 一侧肾脏破裂引起出血性休克,肾脏损伤后期伴有肾性高血压、肾功能障碍
12.6.3 一侧肾切除,对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12.6.4 一侧肾切除,对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12.6.5 一侧肾切除,对侧肾部分切除后,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12.6.6 双肾切除,能用透析维持或同种异体肾移植术
12.7 脾摘除
12.7.1 30岁以上摘除者
12.7.2 30岁以下摘除者
12.8 空腔器官损伤(胃、肠、胆囊)伴有疝,手术修复,影响功能
12.9 胃切除
12.9.1 胃部分切除
12.9.2 胃切除三分之一
12.9.3 胃切除三分之二
12.9.4 胃切除三分之三
12.9.5 胃全切
12.10 肠损伤
12.10.1 腹部损伤致使空腔脏器穿孔术后合并腹膜炎
12.10.2 腹部损伤致使肠梗阻或者肠瘘者发作频繁
12.10.3 腹部损伤致使肠梗阻或者肠瘘者发作不频繁
12.11 小肠切除
12.11.1 小肠切除<1/3
12.11.2 小肠切除≥1/3
12.11.3 小肠切除三分之一,并回盲部切除
12.11.4 小肠切除≥1/2
12.11.5 小肠切除三分之二,保留回盲部
12.11.6 小肠切除三分之二,回盲部也切除,施行逆蠕动吻合术
12.11.7 小肠切除四分之三,施行逆蠕动吻合术
12.11.8 小肠切除四分之三,未施行逆蠕动吻合术,
12.11.9 小肠切除>3/4,未施行逆蠕动吻合术
12.11.10 小肠切除90%以上
12.11.11 结肠部分切除
12.11.12 右、左横结肠大部分切除
12.11.13 右半结肠切除
12.11.14 外伤致直肠脱出,治疗后效果不佳
12.11.15 左半结肠切除
12.11.16 乙状结肠或回盲部切除
12.11.17 会阴部损伤后,肛门排便轻度障碍
12.11.18 会阴部损伤后,肛门排便重度障碍
12.11.19 直肠、肛门、结肠部分切除,结肠造瘘
12.11.20 全结肠、直肠、肛门切除,回肠造瘘
12.12 肝损伤
12.12.1 肝外伤、合并胆瘘
12.12.2 肝部分切除
12.12.3 肝切除二分之一
12.12.4 肝切除三分之二
12.12.5 肝切除三分之二,并有常规肝功能轻度损伤
12.12.6 肝切除三分之二,并有常规肝功能中度损伤
12.12.7 肝切除四分之三,并有常规肝功能重度损伤
12.12.8 肝外伤后发生门脉高压三联症或发生Budd-chiar氏综合症
12.12.9 肝切除后,原位肝移植
12.13 胆损伤
12.13.1 胆肠吻合术后
12.13.2 致肝功能轻度损伤
12.13.3 胆道反复感染
12.13.4 致中度肝功能损伤
12.13.5 致重度肝功能损伤
12.14 胰损伤
12.14.1 胰部分切除
12.14.2 胰切除二分之一
12.14.3 胰次全切除,胰岛-素依赖
12.15 外力引起腹疝,需简单手术修复
12.16 外力引起腹疝,需复杂手术修复
12.17 膀胱损伤
12.17.1 闭合性膀胱挫伤、镜检血尿在二周内自行消失
12.17.2 膀胱破裂,手术修复,无尿道狭窄
12.17.3 膀胱破裂,手术修复,有尿道狭窄
12.17.4 膀胱破裂,手术修复,尚须改道者
12.17.5 膀胱损伤,轻度排尿障碍
12.17.6 神经原性膀胱残余尿≥50mL
12.17.7 膀胱部分切除容量<100mL
12.17.8 永久性膀胱造瘘
12.17.9 重度排尿障碍
12.17.10 膀胱全切除
12.18 尿道瘘不能修复者
12.19 尿道狭窄需定期行扩张术
12.20 一侧输尿管狭窄,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12.21 永久性输尿管腹壁造瘘
12.22 双侧输尿管狭窄,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12.23 腰部软组织损伤
12.23.1 轻度挫伤占腰部体表面积30%12以下
12.23.2 广泛挫伤占腰部体表面积30%以上
12.23.3 躯干部创口1~2处,累计长度100m以下,仅伤及肌层
12.24 会阴部损伤
12.24.1 阴囊一侧挫伤形成较小血肿,未伤及睾丸,能自行吸收
12.24.2 会阴部较小血肿能自行吸收
|
30
100
1200
2400
200
400
400
350
750
2500
3000
4000
6000C
6000B
6000A
1400
2500
700
500
800
1200
2400
4400
1000
2500
1500
400
800
1200
1800
2400
3200
4400
6000C
6000B
6000A
600
850
1000
800
1200
700
1700
4000
2600
5000
1500
790
2000
3500
4500
6000C
6000B
6000B
6000A
1200
2500
2400
4500
6000B
750
1300
3200
450
600
30
450
900
3000
1760
3200
3500
4500
4800
6000C
2500
4400
3500
4500
6000C
100~200
300~400
25
20
20
|
13 骨盆部损伤
功 能 损 伤 与 部 位
|
损失工作日
|
13.1 骨盆不稳定性骨折
13.2 骨盆稳定性骨折
13.3 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遗有尿道狭窄,不需手术修复
13.4 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完全性尿道断裂,需手术治疗
13.5 骨盆骨折,遗产道狭窄(未育者)
13.6 生殖器官损伤
13.6.1 已育妇女子宫切除或部分切除
13.6.2 子宫修补术
13.6.3 未育妇女子宫切除或部分切除
13.6.4 一侧睾丸切除
13.7 外伤致孕妇早产、流产
13.8 外伤致孕妇胎盘早期剥离发生出血性休克
|
2000
300
1500
2500
1700
900~1000
400
2300~2400
1200
600
1000
|
功 能 损 伤 与 部 位
|
损失工作日
|
14.1 脊椎骨骨折,造成轻度驼背畸形
14.2 脊柱施内固定术,屈伸功能受影响
14.3 压缩性骨折达椎体三分之一122 t-_
14.4 压缩性骨折达椎体二分之一以上
14.5 脊椎骨折伴有神经压迫症状
14.6 脊柱损伤致脊髓半离断
14.7 脊柱损伤致脊髓离断形成截瘫者
14.8 上胸段、颈段高位截瘫
|
600
1000
1000
1500
1500
4000-6000
6000
6000A
|
功 能 损 伤 与 部 位
|
损失工作日
|
15.1 接触国家规定的工业毒物、有害气体急性中毒
15.1.1 一氧化碳中毒
15.1.1.1 轻度中毒
15.1.1.2 中度中毒
15.1.1.3 重度中毒
15.1.1.4 严重一氧化碳中毒,急性中毒症状消失,导致脑实质病变或痴呆者
15.1.2 有机磷农药中毒
15.1.2.1 轻度中毒
15.1.2.2 中度中毒
15.1.2.3 重度中毒
15.1.3 硫化氢中毒
15.1.3.1 轻度中毒
15.1.3.2 中度中毒
15.1.3.3 重度中毒
15.1.4 氨中毒
15.1.4.1 轻度中毒
15.1.4.2 中度中毒
15.1.4.3 重度中毒
15.1.4.4 急性中毒严重损伤呼吸道并遗有功能障碍者
15.1.5 光气中毒
15.1.5.1 轻度中毒
15.1.5.2 中度中毒
15.1.5.3 重度中毒
15.1.6 丙烯腈中毒
15.1.6.1 轻度中毒
15.1.6.2 重度中毒
15.1.7 接触高浓度有害气体、毒物,急性中毒症状消失后,遗有心肌、肝肾等内脏损伤,且明显影响劳动功能者
15.1.8 接触高浓度有害气体、毒物,急性中毒症状消失后,遗有造血功能改变且影响劳动能力者
15.1.9 接触高浓度有害气体、毒物,急性中毒症状消失后,遗有明显精神障碍且影响劳动能力者
15.1.10 接触国家规定的其他工业毒物、有害气体所致急性中毒
15.1.10.1 有接触反应、刺激反应,符合观察对象条件者
15.1.10.2 轻度中毒
15.1.10.3 中度中毒
15.1.10.4 重度中毒
15.2 烧伤
15.2.1 1度、浅Ⅱ度烧伤,面积在3%以下
15.2.2 深Ⅱ度烧伤、烧伤面积2%
15.2.3 浅Ⅱ度烧伤、烧伤面积5%
15.2.4 轻度烧伤(较上述严重的轻度烧伤)
15.2.5 中度烧伤
15.2.5.1 烧伤面积≥11%
15.2.5.2 烧伤面积≥20%
15.2.5.3 烧伤面积30%
15.2.5.4 Ⅱ度烧伤≤10%,Ⅲ度烧伤面积≥5%
15.2.6 重度烧伤
15.2.6.1 Ⅲ度烧伤面积≥10%
15.2.6.2 Ⅲ度烧伤面积≥15%
15.2.6.3 Ⅲ度烧伤面积20%
15.2.6.4 31%≤烧伤面积<40%
15.2.6.5 40%≤烧伤面积<50%
15.2.7 特重度烧伤
15.2.7.1 Ⅲ度烧伤面积>20%
15.2.7.2 50%≤烧伤面积<60%
15.2.7.3 60%≤烧伤面积<70%
15.2.7.4 70%≤烧伤面积≤80%
15.2.7.5 Ⅲ度烧伤面积≥50%
15.2.8 明显的呼吸道烧伤;或休克;或化学中毒
15.2.9 特殊部位烧伤
15.2.9.1 手指端植皮
15.2.9.2 手背植皮面积>1/3
15.2.9.3 手掌植皮面积>30%
15.2.9.4 足背植皮面积>2/3
15.2.9.5 头、面、颈、会阴部位Ⅲ度烧伤,面积占人体总面积≥3%
15.2.9.6 面部广泛植皮
15.2.9.7 全颜面植皮
15.2.9.8 面部轻度毁容
15.2.9.9 面部中度毁容
15.2.9.10 面部重度毁容
15.3 低温损伤
15.3.1 冻伤
15.3.1.1 Ⅰ度冻伤
15.3.1.2 Ⅱ度冻伤
15.3.1.3 Ⅲ度冻伤
15.3.1.4 Ⅳ度冻伤
15.3.2 冻僵
15.3.2.1 轻度冻僵
15.3.2.2 中度冻僵
15.3.2.3 重度冻僵
15.4 损伤引起出血
15.4.1 失血量占全身总血量3%以下
15.4.2 失血量占全身总血量10%
15.4.3 失血量占全身总血量20%
15.4.4 失血量占全身总血量30%
15.5 软组织轻度挫伤占体表面积3%者
15.6 轻微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损伤,对人体未造成明显影响,无后遗症者
15.7 臂丛神经损伤
15.7.1 感觉运动机能恢复
15.7.2 感觉运动机能轻度障碍
15.7.3 感觉运动机能完全丧失
15.8 桡神经干损伤
15.8.1 感觉运动机能恢复
15.8.2 感觉运动机能轻度障碍
15.8.3 感觉运动机能遗有“垂腕”、拇指伸展及外展力消失、其余四指伸展力消失,肘关节屈曲及前臂施展均软弱,感觉丧失区以手背为主
15.9 正中神经干损伤
15.9.1 感觉运动机能恢复
15.9.2 感觉运动机能轻度障碍
15.9.3 感觉运动机能完全丧失
15.10 尺神经干损伤
15.10.1 感觉运动机能恢复
15.10.2 感觉运动机能轻度障碍
15.10.3 感觉运动机能完全丧失
15.11 胫神经干损伤
15.11.1 感觉运动机能恢复
15.11.2 感觉运动机能轻度障碍
15.11.3 感觉运动机能完全丧失
15.12 腓神经干损伤
15.12.1 感觉运动机能恢复
15.12.2 感觉运动机能轻度障碍
15.12.3 感觉运动机能全丧失
15.13 股神经干损伤
15.13.1 感觉运动机能恢复
15.13.2 感觉运动机能轻度障碍
15.13.3 感觉运动机能完全丧失
15.14 坐骨神经干损伤
15.14.1 感觉运动机能恢复
15.14.2 感觉运动机能轻度障碍
15.14.3 感觉运动机能完全丧失
15.15 末梢神经损伤
15.15.1 感觉运动机能恢复
15.15.2 感觉运动机能轻度障碍
|
30~50
200~400
450~1100
4400~6000
30~90
200~350
400~850
30~50
200~350
400~850
30~50
200~350
400~850
2000
30~50
200~350
400~850
30~50
400~850
2400~4400
3000~3500
3~15
30~50
200~300
400~1100
25
40
40
110
200
250
800
300
600
1000
2000
1100
1700
2000
2200
3000
5500
5500
600
30
500
600
600
300
1200
2400
3200
4400
6000C
75
90
100~300
300~800
100
300
1000
25
100
200~290
300-800
25
25
180
1000
2700
200
460
3200
150
300
2300
260
600
3600
260
600
2400
260
600
2400
150
460
4500
360
2000
4500
30
60
|
附录A
级别
|
名称
|
愈后症状
|
判定标准(以四头肌为例)
|
0
|
全瘫
|
用力收缩该部位肌肉以期完成动作,但看不到肌肉收缩
|
无肌肉收缩
|
1
|
微弱
|
用力收缩该部位肌肉以期完成动作,可看到和触到肌肉变紧,肌腱活动,但不能产生关节活动
|
有轻微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
2
|
差
|
排除肢体重力时,肌肉收缩可使关节主动活动
|
侧卧位、患肢居上,能主动伸直原先屈曲的膝关节。在地心引力相反方向能完成动作
|
3
|
良
|
能抗肢体重力,关节能主动活动到正常范围,但不能对抗阻力进行活动
|
坐床边小腿下垂,膝关节能主动伸直,此法可视作能抗肢体重力
|
4
|
优
|
可对抗一定阻力,但较正常人低,关节活动到正常范围
|
患者坐位,检查者以手压住病人小腿时,能对抗相当大阻力完成伸膝动作
|
5
|
正常
|
能对抗较大阻力,完成动作与健侧相同
|
伸膝力量与健侧相同
|
旧法记录
5分记录
|
0(无光感)
0
|
1/∞(光感)
1
|
0.001(手动)
2
|
|||||||||
旧法记录,cm
(手指/cm)
5分记录
|
6
21
|
8
2.2
|
10
2.3
|
12
2.4
|
15
2.5
|
20
2.6
|
25
2.7
|
30
2.8
|
35
2.85
|
40
2.9
|
45
2.95
|
|
走近距离
小数记录
5分记录
|
50cm
0.01
3.0
|
60cm
0.012
3.1
|
80cm
0.015
3.2
|
1m
0.02
3.3
|
0.025
0.25
3.4
|
1.5m
0.03
3.5
|
2m
0.04
3.6
|
2.5m
0.05
3.7
|
3m
0.06
3.8
|
3.5m
0.07
3.85
|
4m
0.08
3.9
|
4.5m
0.09
3.95
|
小数记录
5分记录
|
0.1
4.0
|
0.12
4.1
|
0.15
4.2
|
0.2
4.3
|
0.25
4.4
|
0.3
4.5
|
0.4
4.6
|
0.5
4.7
|
0.6
4.8
|
0.7
4.85
|
0.8
4.9
|
0.9
4.95
|
小数记录
5分记录
|
1.0
5.0
|
1.2
5.1
|
1.5
5.2
|
2.0
5.3
|
2.5
5.4
|
3.0
5.5
|
4.0
5.6
|
5.0
5.7
|
6.0
5.8
|
8.0
5.9
|
10.0
6.0
|
|
视野有效值,%
|
视野度数(半径)
|
8
16
24
32
40
48
56
64
72
80
88
96
|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
视 力
|
无晶体眼中心视力有效值,%
|
||
晶体眼
|
单眼无晶体
|
双眼无晶体
|
|
1.2
1.0
0.8
0.6
0.5
0.4
0.3
0.25
0.20
0.15
0.12
0.1
|
100
100
95
90
85
75
65
60
50
40
30
20
|
50
50
47
45
42
37
32
30
25
20
-
-
|
75
75
71
67
64
56
49
45
37
30
22
-
|
类 别
|
级 别
|
矫 正 视 力
|
|
最 高
<
|
最 低
≥
|
||
低视力
|
1
|
0.3
|
0.1
|
2
|
0.1
|
0.05(3m 指数)
|
|
盲
|
3
|
0.05
|
0.02(1m 指数)
|
4
|
0.02
|
光感
|
|
5
|
无光感
|
适应能力
|
适应能力行为表现
|
IQ值(智商)
|
轻微适应缺陷
|
记忆力明显减弱,脑力劳动速度减慢,劳动能力轻度下降,不能完成高级复杂的脑力劳动。
适应行为低于一般入水平,具有相当的实用技能,如能独立生活,能承担一般的家务劳动或工作,但缺乏技巧和创造性
|
70~85
|
轻度适应缺陷
|
领悟、理解、综合分析困难,反映迟钝,记忆力很差,经指导能适应社会
|
50~69
|
中度适应缺陷
|
适应行为不完全、实用技能不完全,能生活自理,能做简单家务劳动;生活尚需他人帮助。阅读和计算能力差,对周围环境辨别能力差,能以简单方式与别人交往,能掌握日常用语
|
35~49
|
重度适应缺陷
|
适应行为差,生活能力差,即使经过训练也很难达到自理,日常生活需他人照料,语言功能严重受损,不能有效地进行语言交流
|
20~34
|
极重度适应缺陷
|
适应行为极差,面容明显呆滞,终生需他人照料,运动感觉功能差,通过训练,下肢、手及颌的运动有所反应、语言功能丧失
|
20以下
|
A4.6 精神病症状
级别
|
程度
|
表 现
|
计分
|
一级
|
完全护理依赖
|
愈后,上述活动即使有适当设备或他人帮助也不能自己完成,全部功能活动需由他人代做
|
0~2
|
二级
|
大部分护理依赖
|
愈后,上述活动大部分需要他人帮助才能完成
|
3~4
|
三级
|
部分护理依赖
|
愈后,上述活动部分需要他人帮助才能完成
|
5~6
|
四级
|
自理
|
愈后,独立完成上述活动,有些困难,但无需他人语言和体力上的帮助,基本可以自理
|
7~8
|
部位
|
面积,%
|
按九分法面积,%
|
头
颈
|
6
3
|
(1×9)=9
|
前躯
后躯
会阴
|
13
13
1
|
(3×9)=27
|
双上臂
双前臂
双手
|
7
6
5
|
(2×9)=18
|
臀
双大腿
双小腿
双足
|
5
21
13
7
|
(5×9+1) =46
|
全身合计
|
100
|
(11×9+1)=100
|
烧伤深度分类
|
损伤组织
|
烧 伤 部 位 特 点
|
愈后情况
|
|
Ⅰ度
|
表皮
|
皮肤红肿,有热、痛感,无水疱,干燥,局部温度稍有增高
|
不留疤痕
|
|
Ⅱ度
|
浅Ⅱ度
|
真皮浅层
|
剧痛,表皮有大而薄的水疱,泡底有组织充血和明显水肿;组织坏死仅限于皮肤的真皮层,局部温度明显增高
|
不留疤痕
|
深Ⅱ度
|
真皮深层
|
痛,损伤已达真皮深层,水疱较小,表皮和真皮层大部分凝固和坏死。将已分离的表皮揭去,可见基底微湿,色泽苍白上有红出血点,局部温度较低
|
可留下疤痕
|
|
Ⅲ度
|
全层皮肤和皮下组织、肌肉、骨骼
|
不痛,皮肤全是坏死,干燥如皮革样,不起水疱,蜡白或焦黄,炭化,知觉丧失,脂肪层的大静脉全部坏死,局部温度低,发凉
|
需自体皮肤移植,有疤痕或畸形
|
严重程度
|
烧 伤 面 积 与 深 度
|
轻度烧伤
|
烧伤面积≤10%的Ⅱ度烧伤;<5%Ⅲ度烧伤
|
中度烧伤
|
(1)11%≤烧伤面积≤30%的Ⅱ度烧伤
(2)5%≤烧伤面积≤10%的Ⅲ度烧伤
|
重度烧伤
|
(1)31%≤烧伤面积≤50%的Ⅱ度烧伤
(2)11%≤烧伤面积≤20%的Ⅲ度烧伤
(3)烧伤面积接近30%的Ⅱ度烧伤,如有休克、化学中毒,中、重度呼吸道烧伤及吸入性损伤之一者应与14.2.12累计计算
|
特重度烧伤
|
(1)烧伤面积≥50%的Ⅱ度烧伤
(2)烧伤面积≥20%的Ⅲ度烧伤
|
严重程度
|
冻 伤 部 位 特 点
|
|
轻度
|
Ⅰ度
|
亦称红斑性冻伤,损伤在表皮层。受冻早期皮肤苍白、麻木。复温后局部充血和水肿。出现针刺样疼痛、痒感、灼热感,不出现小泡。冻伤一周内不治自愈,愈后有局部表皮剥脱
|
Ⅱ度
|
亦称水泡性冻伤,损伤达真皮层。除充血和水肿外,主要特点:12~24h出现大量浆液性水泡,泡液多为橙黄色,泡底呈鲜红色,少数呈血性水泡,水泡大而连成片。周内可痊愈
|
|
重度
|
Ⅲ度
|
损伤达皮肤全层(表皮真皮)并累及皮下组织。皮肤呈青紫、紫红或青蓝色,皮肤温度下降,感觉存在。有明显的水肿和多个水泡,水泡内液体多为血性渗出液,泡底呈暗红色。局部明显疼痛。受冻部位皮肤全层变黑坏死,创面愈后遗留疤痕
|
Ⅳ度
|
损伤除皮肤、皮下组织外,受冻深度达肌肉和骨骼。皮肤呈苍白色、青灰色、蓝紫色甚至紫黑色;指(趾)甲床灰黑色,肿胀常不明显,严重者也可无水泡或有水泡,孤立而分散,水泡液呈暗红色,咖啡色或深紫色,复温后,出现剧痛,而后感觉丧失,皮肤温度低于正常皮肤温度
|
A8.2 全身冻伤(冻僵)
冻僵程度
|
直肠温度,℃
|
轻度
中度
重度
|
34~36
31~33
≤30
|
占全血量,%
|
机 体 的 反 应
|
10
|
无明显反应,偶而发生精神紧张性昏厥
|
20
|
失血者在安静休息时,一般看不出明显的失血效应,但在运动时则出现心跳加快,轻微的体位性低血压。失血700mL时,可出现口渴、恶心、乏力、眩晕、手足厥冷、脉搏加快、血压降低、站立或轻微活动时可发生昏倒
|
30
|
失血者卧倒时出现低血压、心跳加快、颈静脉平坦、缺氧、脉搏微弱、皮肤苍白、湿冷、易死亡
|
不同类型人
|
男性
|
健壮男性
|
肥胖男性
|
女性
|
n
|
7
|
7.5
|
6
|
6.5
|
级别
|
血压(收缩压)
kPa
|
脉搏
次/分
|
全身状况
|
轻度
|
12~13.3(90~100mmHg)
|
90~100
|
尚好
|
中度
|
10~12(75~90mmHg)
|
110~130
|
抑制、苍白、皮肤冷
|
重度
|
<10(<75mmHg)
|
120~160
|
明显抑制
|
垂危
|
0
|
-
|
呼吸障碍、意识模糊
|
A12.2 肘关节与尺桡关节活动范围
肘关节中立位为前臂伸直。
a.屈曲:135°~150°。 b.过度伸直10°。
c.旋前:80°~90°。 d.旋后:80°~90°。
尺桡关节拇指在上为中立位。
a.旋前(手掌向下):80°~90°。 b.旋后(手掌向上):80°~90°。
图A3
A12.3 腕关节及手部各关节活动范围
腕关节中立位为手与前臂成直线,手掌向下。
关节活动度:
a.背伸:30°~60°。
b.掌屈:50°~60°。
c.桡侧倾斜:25°~30°。
d.尺侧倾斜:30°~40°。
拇指:中立位为拇指沿食指方向伸直。
a.外展:40°。
b.屈曲:掌拇关节20°~50°。指间关节可达90°。
c.对掌:不易量出度数,注意拇指横越手掌之程度。
d.内收:伸直位可与食指桡侧并贴。
手指关节中立位为手指伸直。
a.掌指关节:伸为0°,屈可达60°~90°。
b.近侧指间关节:伸为0°,屈可达90°。
c.远侧指间关节:伸为0°,屈可达60°~90°。
图A4
A12.4 颈椎活动范围
中立位为面向前,眼平视,下颌内收。
a.前屈:35°~45°。 b.后伸:35°~45°。
c.左右侧屈:45°。 d.左右旋转:各60°~80°。
图A5
A12.5 腰椎活动范围
腰部中立位不易确定。
a.前屈:测量数值不易准确,患者直立,向前弯腰,正常时中指尖可达足面,腰椎呈弧形。一般称为90°。
b.后伸:30°。
c.侧屈:左右各30°。
d.侧旋:固定骨盆后脊柱左右旋转的程度,应依据旋转后两肩连线与骨盆横径所成角度计算。正常为30°。
图A6
A12.6 膝关节活动范围
中立位为膝关节伸直。
关节活动:
a.屈曲:120°~150°。 b.过伸:5°~10°。
c.旋转:屈膝时内旋约10°,外旋20°。
A12.7 髋关节活动范围
中立位为髋关节伸直,髌骨向上。
关节活动度:
a.屈曲:仰卧位,被检查侧大腿屈曲膝关节,髋关节尽量屈曲,正常可达130°~140°。
b.后伸:俯卧位,一侧大腿垂于检查台边,髋关节屈曲90°,被检查侧髋关节后伸,正常可达10°~15°。
c.外展:检查者一手按在骼嵴上,固定骨盆,另一手握住踝部,在伸膝位下外展下肢,正常可达30°~45°。
d.内收:固定骨盆,被检查的下肢保持伸直位,向对侧下肢前面交叉内收,正常可达20°~30°。
e.伸位旋转(内旋或外旋):俯卧,将膝关节屈曲90°,正常外旋30°~40°,内旋40°~50°
f.屈曲位旋转(内旋或内旋):仰卧,髋、膝关节均屈曲90°,做髋关节旋转运动,正常时外,旋30°~40°,内旋40°~50°。
图A7
A12.8 踝关节及足部关节活动范围
踝关节中立位为足与小腿间呈90°角,而无足内翻或外翻。足之中立位不易确定。
关节活动度:
a.踝关节背屈:应于屈膝及伸膝位分别测量,以除去小腿后侧肌群紧张的影响。正常
20°~30°
b.踝关节跖屈:约40°~50°。
c.距下关节之内翻30°,外翻30°~35°。
d.跗骨间关节(足前部外展或内收)之活动度,采用被动活动,跟骨保持中立位。正
常各约25°
e.跖趾关节运动:跖屈和背屈活动,尤以拇趾为重要。正常背屈约45°,跖屈为30°~
40°。
图A8
A13 呼吸困难分级
级别
|
表 现
|
1级
|
平地步行无气短,登山或上楼时呈气短
|
2级
|
平地步行1000m,速度低于正常人无气短,快速步行呈气短,上楼或登山明显气短
|
3级
|
平地慢行100m即有气短
|
4级
|
静息(稍活动)即有气短
|
一级
|
称为代偿期:轻度体力劳动时无不适感。但中度体力劳动则可引起呼吸困难,疲劳和心悸。心脏可轻度扩大,但无脏器淤血的体征
|
二级
|
休息时无不适感,轻度体力劳动时即有呼吸困难,疲劳和心悸。心脏中度增大。有轻度脏器淤血的体征。如肺底少许湿性罗音,肝轻度肿大和凹陷性水肿等
|
三级
|
休息时即有呼吸困难和心悸,心脏多明显增大。肺底有多数湿性罗音,肝中度以上肿大,有明显的皮下凹陷性浮肿等
|
|
FVC
|
FEV1
|
MVV
|
FEV1/ FVC
%
|
RV/TLC
%
|
DLCO
|
PaO2
kPa
|
PaCO2
kPa
|
(A-a)O2
kPa
|
正常
轻度损伤
中度损伤
重度损伤
|
>80
60-79
40-59
<40
|
>80
60-79
40-59
<40
|
>80
60-79
40-59
<40
|
>70
55-69
35-54
<35
|
<35
36-45
46-55
>55
|
>80
60-79
40-59
>40
|
4-8
|
6-8
|
9.3
|
分 级
内 容
|
轻 度
|
中 度
|
重 度
|
中毒症状
|
轻 度
|
中 度
|
重 度
|
血浆白蛋白
|
3.0~3.5g%
|
2.5~3.0g%
|
<2.5g%
|
血内胆红质
|
1.5~10mg%
|
10~20mg%
|
>20mg%
|
腹水
|
无
|
无或少量,治疗后消失
|
顽固性
|
脑症
|
无
|
无或轻度
|
明显
|
凝血酶原时间
|
稍延长(较对照组,3s)
|
延长
|
明显延长
|
谷丙转氨酶
|
供参考
|
供参考
|
供参考
|
上一篇: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 |